每年高考期间,考场门口总是能被媒体捕捉到各种丰富多彩的画面,不少考生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个镜头瞬间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。有的考生在镜头前虔诚许愿,有的上演感人至深的场景,当然也不乏一些人大胆放言。2018年,在宁夏某高考考场门口,就出现了一位极具个性的考生。他刚走出考场,第一句话既不是感恩也不是许愿,而是毫不客气地吐槽:“这垃圾题还想阻止我去打工?”这一番话一出,立即引发众人震惊,大家纷纷议论他太狂妄自大,也有人认为他不过是个学业不佳的“学渣”免息配资公司,才会如此放肆胡言乱语。
这位考生嚣张言论的热度尚未消退,另一则消息再次将他推上了风口浪尖。事实证明,这位看似嚣张的年轻人并非学渣,而是实打实的学霸,凭借676分的高分成绩顺利拿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。这位被称为“嚣张高考生”的少年名叫单小龙,出身寒门,如今五年过去,他的生活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?
单小龙出生于2000年,家乡在宁夏西吉县的马嘴村。作为一个跨越千禧年的孩子,他的降生并未给家中这户贫困家庭带来多少喜悦。那时,他的父亲已经五十岁,由于多年前劳作导致的腰伤,无法再干重体力活;母亲患有严重眼疾,几近失明。家中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,生活负担沉重。父母两人文化程度极低,识字寥寥,父亲学会签字还得在村长指导下反复练习,只为了去银行贷款。正因如此,父亲一辈子都觉得没文化吃了大亏,才会甘愿守在村里,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。
展开剩余85%尽管家境贫困,父母依然坚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,拼尽全力支持他们读书。单小龙的哥哥姐姐因此得以完成难得的学业。彼时,村里大多数同龄孩子小学毕业后就被父母带回家务农,补贴家用,但单小龙的父母坚持让孩子们继续读书。得益于他们的坚持,哥哥姐姐都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,甚至姐姐还能读高中。高中学费和住宿费不菲,成绩一般的哥哥主动放弃,把机会留给了姐姐。对此,父亲心怀愧疚,把所有的期望寄托在了单小龙身上。
单小龙自小成绩优异,从小学开始便名列前茅。看到儿子潜力无限,父亲竭尽全力培养他。三年级时,得知城里学校开始开设英语课程,父亲多方打听并找到县城小学校长,努力争取将单小龙转入县城学校。虽然解决了教育资源问题,但每天十公里的路程成了新难题。孩子年幼,必须有人接送,周围人纷纷嘲笑父亲“瞎折腾”,但他不为所动,借钱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,风雨无阻地送孩子上下学。
坚持了两年,直到单小龙上五年级可以住校,父亲才停止每日接送,但对学习的关心从未减弱,时常督促他努力读书。单小龙凭借努力和天赋,顺利升入初中。虽然义务教育免费,但随着年纪增长,开销逐渐增加。校方了解到他的家庭状况后,帮他申请了贫困生助学金,并因他成绩突出,争取到了不少参加比赛的机会。打下扎实基础后,单小龙中考以优异成绩进入了银川一中,这所名校聚集了省内各地的顶尖学子,竞争异常激烈。
面对强劲的竞争,单小龙毫不退缩,反而斗志更旺。但当得知高中的学杂费和住宿费高昂时,他曾动摇,向父母提出愿意去普通高中,认为同样能考大学。父母坚决反对,坚定告诉他:“你只需专注学习,费用问题我们来解决。”父亲为筹学费四处奔走,拜访村里邻居借钱,又多次前往县教育局求助。幸运的是,学校给了1000元资助,并开具证明,最终银川一中批准了他的特困申请,不仅免除学杂费和住宿费,还额外发放生活补助。
单小龙深知这机会来之不易,坚决不让家里再承受负担。高中三年里,他几乎没有外出游玩,饮食极其节俭。学校食堂二楼是单点菜品档口,一楼则是按斤称菜和米饭。他从未去过二楼,总是选择最便宜的菜配两碗大米饭,再吃家里带来的酱菜填饱肚子。除了学习,他几乎没有其他娱乐时间。每天早自习他是第一个到,晚自习则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。
好成绩不仅靠勤奋,还讲究方法。单小龙并非死读书,而是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技巧。凭借勤奋与天赋,他始终稳居学校前列,深得老师喜爱。高二时,老师多次推荐他参加各类竞赛,他也因此获得不少奖金,还提前获得几所高校的定向录取资格。
除了学习,单小龙还在生活中帮父母分担压力。寒暑假他都会去打工,端过盘子、发过传单,也在建筑工地上筛沙、搬砖。虽然工资不多,但他总是将大部分收入交给父母,只留下一小部分作为生活费。长期在这种压抑环境下,他一度感受到来自同学异样的目光,甚至产生自卑心理。幸好父母是他最坚强的后盾,父亲耐心开导,告诉他成绩优异、受到老师认可是最宝贵的,大学后凭实力定会赢得更多尊重,这些都是钱买不到的。
父亲的话如同强心剂,逐渐让单小龙卸下包袱,不再在意“寒门贵子”的标签,坦然接受现实。2018年,他轻装上阵,满怀信心走进高考考场。学霸本色使然,两天考试对他来说轻而易举。考试结束时,他第一个冲出考场,这一幕被等待的记者捕捉,记者问他题目难不难时,他抛出那句震惊网络的豪言:“这种垃圾题目,还想阻止我去打工?”
这句话不仅惊呆了记者,也让屏幕前的观众哗然。随后,该言论迅速在各大电台和网络疯传,还被制成动图和表情包。围绕他的言论,众说纷纭:有人批评他狂妄自大,有人骂他无知乱说,更多人猜他其实是个学渣,根本没弄懂题目,只能用“打工”来掩饰失败。对这些议论,单小龙毫不在意,他确实已经找到了一份工作,准备高考后立即去工地打工挣学费。
高考结束的第二天,他便直奔工地,按照每天100元的收入计算,开学前能攒下两千多块,距离大学梦又近了一步。一个月后,他拿到高考成绩——676分的优异成绩清晰显示在榜单上。高分加持,他毫不犹豫地填报了清华大学。虽然距离梦想只差一步,但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:学费、住宿费和生活费加起来至少要几万元,对于家庭而言几乎是天文数字。
为了供姐姐读大学,家里早已花光积蓄。如今要支持单小龙进入清华,全家人绞尽脑汁。父亲不得不再一次挨家挨户借钱,哪里有一千,哪里有五百,好不容易凑够几千元,但仍远远不够。无奈之下,父亲又向政府申请助学贷款。
与此同时,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也顺利送达。送达时,单小龙正顶着烈日,在工地搬砖挣学费。正因他当初考场外的“狂言”,媒体关注到这个偏远小村庄,记者通过联系快递公司,计算好录取通知书的派送时间,跟随快递员找到了他。得知他在工地打工后,记者们赶往工地采访这位“嚣张考生”的后续。
当时,单小龙身穿满是灰尘的迷彩服,皮肤被烈日晒得黝黑,和考场外那位意气风发的少年判若两人。记者告诉他录取通知书已到,他微笑着礼貌回应:“我正在工作,稍等一会儿。”午休时,他才抽空接受简短采访。虽然家境贫寒,他依然礼貌地给记者买了瓶冰镇矿泉水。
采访虽短,却真实展现了这位寒门学子的生活。新闻播出后,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清华为他申报了特困助学贷款,政府批准了贷款,加上家里凑集的学费和他的打工收入,学费问题终于解决。
大学四年,单小龙依旧没闲着,极少和同学外出游玩,把全部精力投入学业。生活上依然节俭,一次同学向他要微信号,才惊讶发现他竟然没有智能手机,仍用着一部破旧的诺基亚。智能手机普及的年代,大山里的他依旧保持着朴素,坦然接受贫困现实。那个寒门学子,如今已长成自信的青年。
大多数人以为大学毕业的他会快速进入社会挣钱,或继续深造,令人惊讶的是,2021年秋,他选择了入伍,成为一名海军。有人不解,为什么他不利用清华的优势改变家庭生活,却选择参军。谁又能理解,他的奋斗目标并非单纯挣钱,而是以保家卫国为己任。
曾经,他是被人称作狂妄的“嚣张考生”;如今,他成为保家卫国的军人。这何尝不是另一种荣耀?他当初说“垃圾题目也阻止不了我打工”,如今凭借高考逆袭,成为光荣的军人,不正是对当初狂言的最好注解吗?
发布于:天津市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